他最包容,最排外;最深沉,最轻佻;最阳春白雪,最市井风尘;小富即安,又敢为人先。在此刻,他是世界百态。

【散点思考】全球化 产业转移

公子赢默:

最近看了许多产业转移的内容,想着这产业链东西在全球化时代越来越战略化,写写自己的感想。应该也是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东西了。




背景:疫情时期的美丽卡与世界工厂


      一直以来,都有观点认为如今的世界工厂正是靠着金融【🦀】危机后的产业转移迅猛腾飞。也有人观之20世纪初英向美转移过剩产能,中期后美向日转移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产业,以及在亚洲范围的(尤指四小)产业转移,每一次都带动起一个国家的发展。尤其10年后,Made in China席卷全球,甚至到了世界上任何东西都离不开瓷家制造业{1},这一特征依然在强化。而在疫情时期,以美丽卡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本土中低端制造业的缺失,致高端制造业掣肘{2}使其在危及生命安全这一最基本的安全问题上无能为力。


     于是,现阶段,我们听见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的声音(更显著的是2018开始的瓷美毛衣战)以及瓷家历来对制造业的关注和自2010起逐渐走入视线的向周边国家转移生产所引发的低端产业转移大讨论。


      我认为这是一场辩论:瓷家要不要产业转移?选择是或否都会有不同且重要的问题,文章采取双向逆分析。由于学识浅薄,只当罗列。


         态度与风险、优势


YES:历史是规律还是教训?
      跟据历史上的4次产业转移的经验,美丽卡接过了英的衣钵,战后使英越来越依赖自己,这对英而言不是好事。同理,美丽卡对亚洲四小的转移最终促成了对瓷的产业转移,以现视角看,瓷则对美霸【🦀】权构成挑战。


      则有人一方面担心从地缘政🦀治角度讲,产业转移会促成劳动力成本低的东南亚国家兴起从而恶化瓷家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担心从基本公共安全看,靠山山倒,靠水水流。若不牢牢把握最完整的产业链,则会出现产业危险从而造成如今日欧美号称有最先进的医疗体系却连救命物口罩刚需都满足不了的局面。(特别地,eg.美丽卡,第二产业只占GDP17%其中制造业小于11%)


       以后者为重点展开,先谈中低端产业转移后主要国家的发展路径。因为这确实涉及一个经济史重点,也有人称实施转移就是走美的老路。那根据经济史,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还是一个可供选择的道路?



有研究经济史的学者发现,强国的衰落是有规律可循的。先是西班牙,后是荷兰,再是英国,现在是美国,其经济发展必遵循先农业、后工商、再金融、终崩溃的路径。工商是正途,也是顶峰;从金融起,国势转颓、外强中干,终至于崩溃,泯然众人矣。



       美丽卡有“金融立国”之称,借用美元指数(汇率)美联储政策以及可能刻意制造的地区危机,还有超发货币进行国际贸易“剪全世界羊毛”。08年的金融危机和16年的南海危机(据说剪毛没成功)应该都会给它的经济埋下隐患。也经历了多年的产业空心化,保持着几百万亿的逆差额。2018年Trump发起的毛衣战显示出美丽卡再想剪羊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来受制于国家信用,他不能无限输出通胀;二来由于分配制度的不平衡问题,人民需要钱,则需制造业回流解决就业问题。除了发达的高端服务业,想要维持国家财富需要进行全球剥🦀削。所以一些“左翼”人士得出一个比较悲观的看法:从international出发,剥🦀削制度与国际贸易及分工的必然联系。


       再看前者。 瓷一直以来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一定是次要的,这样做对瓷家有利益好处。这一点在产业问题上比显著体现在周边国家。从地缘政治角度讲,瓷家的地理位置不甚乐观。但上一次产业转移,瓷家也发挥了自己的地域优势。从新结构经济学的大概框架来看,瓷家的崛起(吸收发达国家产业)得利于多年的良好底子及特有优势。建国后,在国家统一号召和苏联帮扶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基建,扫除文盲,这提供了工业以及服务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劳动力。现在转移产业,国际上选择劳动力价格低廉但优势不一的东南亚国家。eg.越泰(交通与技术)印🦀度(人口结构)但相较瓷家,他们往往缺少地大物博、优秀的产业结构(基础)以及人口优势{3},有技术的少人,有人的少技术,但又不能联合起来——这给很多希望从瓷家转移产业链的企业造成诸多不便。这些国家又往往与瓷家有领土争端。


      鉴于产业转移对于带动地域发展的强大能力,世界工厂内的很多人建议将低端制造业转移中西部(国内欠发达)地区。低端制造业往往造成环境污染,劳动者身心劳累等不良问题。由此的利益冲突表现为,既得者要求保证产业安全,而生产者不愿继续忍受进厂子劣势,但希望获得与既得者同样的生活条件。这值得我们反思:如何平衡分配,以期统一口径。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总结



  • 地缘政🦀治


  • 产业安全与分🦀配制度


  • “修正🦀主义”



NO:违背趋势的苦果



没人知道规律是什么,也没人知道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于是一群生命在一起“创造”规律,再由后来的人慢慢继承前人的发现。



这大概就是发展的惯性和人择定理。


我们知道做事要顺势而为,万万不可逆势而行。历史本身就是规律,像洪流骇浪。经济史是其中最关乎人类命运的浪潮,正如前文所展示的欧美发展规律,虽其中一部分不涉及产业转移,但都出现了不尽人意的结果。尤其很多人所说的工业国家英美,产业结构不均衡的苏联,他们开始借鉴历史,并力图避免。


      但如英美,为什么一定要转移产业?最重要的根源在于如何实现资源配置符合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这必然要求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转移低端制造业应是其必经之路。如果能优化也许也不转移了 高附加值产业往往带来暴利,这体现了市场的供需关系。工业化需求的导向必然会加速淘汰低附加值的产业,在一定阶段,政🦀府会给予落后产业补助以便安排就业。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培养落后产能的效果。


      【以下内容纯属臆测】如果一国将资金浪费在“保护”低端产业而不加大对基础科研的支持,很有可能引起资源不平衡。高端升不起来也不意味着需求会减少,这时国家将加大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缺少高附加值则有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的风险,在现行制度下,进而有工资增长停滞的特点。这难以应对商品价格的瞬息万变,出现产能相对消费过剩则有其合理性,也或会导致基尼系数上升。是不是有个收入陷阱也是这个意思?


      所以不进行产业转移的一种后果是承受中等收入陷阱。则由此观之,移动产业几乎是必然。这将不得不牺牲特殊情况下的安全,那为了减小风险,转移产业则应考虑地理因素、时机和方式内容。【臆测结束】



一国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外交策略。



      产业转移不应舍近求远。对于瓷家来说有四点主要因素:



  1. 根据亚洲四小和2010以来的经验,地理上的近利于产业回流。


  2. 生产线角度,利于对外贸易减少运输成本。{3}


  3. 消费角度,瓷家消费力举世无双。企业更愿意保留在瓷家境内。


  4. 瓷一直是东亚的中心,对周边国家的辐射力和引力得以转化为产业领导力。



跨大洋的转移很容易使原世界工厂丧失起引领优势。英是小岛国,本土生产能力有限;美丽卡地理极其优越,可冷战时期将产业转移至亚洲。期间产业转移速度皆在加快,2010后瓷家也在悄悄进行,从地域及人口市场来说,瓷极有可能成为最后一个世界工厂。


      转多少?怎么转?鉴于并不了解瓷家制造业,只当大纲放置。


我认为瓷可以学习欧萌,若不使产业的参与国统一币,则必须加速软妹币国际化


总结:我个人倾向于转移,但也发现了一定问题。



  • 生产🦀制度与分🦀配制🦀度给生产者带来心理影响。发工资本身是否合理?为什么劳动者自己生产的东西归属权要分给另一部分人?


  • 像部分左翼人士所述,产业转移与international的矛盾


  • 最后都不可避免的走上金融之路,玩数学游戏吗?



所了解甚少,但会继续学习。


                                                         


{1}美丽卡一女士在2004著书畅想能否一周之内禁用Made in China


{2}美丽卡发言人表示:没有基础制造品,他们的医疗设备连一周都撑不下去。eg.美丽卡的药品,例如青霉素什么的,是97%-100%依赖瓷家出口的


{3}有许多在瓷家(粤)的企业,迁到东南亚就迁回来了。甚至宁愿放弃当地的投资。

       
评论(1)
热度(2)
©踏青云
Powered by LOFTER